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2021-09-02 11:39:09阅读:451来源:历史网
标签: 三国 刘备 刘备
广告id2-600x50

由于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误导,大部分人总以为备是一个爱哭鬼,而且还特爱虚名,假仁假义。其实,真实的刘备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三国时期的刘备本来是一个“枭雄”,雄才大略不输于曹操人物。纵观刘备大起大落的一生,做过的正确决断还是远甚于错误选择。否则,刘备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帝王。除了提防敌人,刘备还得防备被自己人的错误建议坑害。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庞统,也曾出过馊主意。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在联合孙权成功收获荆州5后,刘备开始犯愁如何攻略益州。正在计可施之时,天上掉馅饼。刘璋为了抵御张鲁,派出法正使者,邀请刘备入益州,帮忙对付张鲁。《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一般人都认为,刘璋愚蠢,没有识破刘备野心,因而亲自迎接刘备。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而号称为“凤雏”的庞统却也犯了这种低级认知错误,令人意外。《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于会所袭璋。”,而《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这两个记载都明白无误的表明,急于立功的庞统,希望摆一个鸿门宴,直接兵不血刃的拿下益州。可是,刘备似乎因为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所以不愿意听从庞统的建议。对于这个事情,有两种记载。《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仓卒。’”,而在《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为:“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着,此不可也。’”这两种记录结论不同,但是本意一致,只是《先主传》记载的更加委婉罢了。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不过,这里确实给那些认为刘备沽名钓誉的人留下了口实。刘备似乎就是因为自己背着仁义的名声,因此不愿意干这种事情。不过,这仅仅是表象罢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怎么可能就因为背负仁义之名,就错过图谋霸业的机会。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因为不划算罢了。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要判断刘备的做法到底对还是不对,其实很好检验,看看刘备的策略带来的效果就知道了。《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璋推先主行大,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甲器械资货甚盛。”由此可见,刘备虽然没有趁此机会除掉刘璋,但却收获了两大好处。一个是被刘璋推荐为司隶校尉,另一个则是得到了刘璋2万人马和物资的资助。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乱世中,官职可能没那么重要,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2万兵马和钱粮,则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刘备没有趁机杀掉刘璋,仍然保持着仁义的美名,而且实力大增,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刘备的决策给刘备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既然如此,就不能非常武断的说刘备的决策错误。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再来看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听从庞统建议的后果。庞统只看到刘备有机会诛杀刘璋,却没看到其中蕴藏的极大危机。首先,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就遭到了手下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这表明刘璋势力还是有很多人不服刘备的。《三国志刘璋传》记载:“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刘璋会见刘备,并非孤身前往,而是“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仅仅一万兵马,如何能保证诛杀刘璋后就能得到蜀地人员的拥护,如何保证不被这三万人马击败。这当然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可以说风险巨大。稍有不慎,不仅名声受损,连自己都将陷入险地。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因此,刘备没有采纳庞统的建议其实没什么不妥之处。作为一代枭雄,长期游走于危险边缘,刘备的目光更加敏锐。而且,事实也证明刘备的判断没有问题。可惜的是,后人因为庞统的意外死亡而迁怒于刘备此时过于谨慎,批评刘备假仁假义,实属极大的冤枉了刘备。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野史秘闻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