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2022-01-16 16:17:52阅读:255来源:历史网
标签: 三国 刘禅
广告id2-600x50

  在很多人的眼里,禅是一个亡国之君,并且在国亡了之后,他居然还能够说出“乐不思蜀”这样一番话,实在是愧对于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记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我看来,刘禅并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且他与大家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的形象并不同,不是一个疯疯癫癫,什么事情也不知道的“二傻子”,反而是属于大智若愚的那一类人。

  首先,我们先从一个比较客观的方面来谈一谈刘禅的智力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诸葛亮在《与杜微书》当中对于刘禅是这么评价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能够得到诸葛亮本人的肯定,就可以看得出来,刘禅其实是一个天资过人的人,也就是说他在智力方面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而大家在影视剧里所看到的,关于刘禅的形象,大多是因为受到了“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句话的影响,所以才会被诠释为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昏君

image.png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刘禅是怎么处理君臣关系的。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这是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伐之前,特地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文章,文章用词恳切,感动了无数人,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作为一个忠臣的决心。

  因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受到了他的重用,因此对于刘禅来说,诸葛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再加上刘备逝世之前曾经告诫刘禅,凡有大事一定要听从诸葛亮的主意,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诸葛亮几乎是与刘禅平起平坐的。

  但是聪明一世的诸葛亮也有糊涂一时的时候,在诸葛亮用错了人之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诸葛亮“引咎辞职”,自愿降了三级职位,如果大家细想就会发现,诸葛亮得意了大半辈子,但是因为一时的失误就要被削去官级,放在谁心里都不好受。

  所以刘禅在诸葛亮打了胜仗之后,立让他官复原职,不得不说刘禅在处理君臣关系这方面确实有一把手,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用心辅佐刘禅的原因。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因为悲伤不已导致不能够上早朝,竟然哭倒于之上,不管这份心情有几分真假,但刘禅这样的做法确实为他加分不少。

  我们再来聊一聊,刘禅不战而降这件事情,放在中国历史上来看,一个国君在面临大敌的时候,不但没有奋起反抗,反而是率领自己的国民第一时间站出来投降,这难道不是懦夫的所为吗?

  也正是由于这一个举动,刘禅才背负了千古骂名,被大家看作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如果大家翻看中国历史的话就会知道,刘禅在位时间长达40年,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了。如果说刘禅真的是软弱无能,全凭诸葛亮和刘备为他打下的江山才能够走这么远的话,那可就错了。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是234年,但刘禅投降的时候是263年。在诸葛亮去世29年之后,刘禅一直将国家管理的还不错,如果说这个人没有真正的才干和智慧的话,又怎么会在一个优秀的丞相去世这么多年之后,还能够在位这么长时间呢?

  再加上刘禅即使再不济,他也是刘备的儿子,从小接触的都是一些大人物,耳濡目染之下不可能会像一般小孩那样。我们之前也提到了,刘禅这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肯定的,因此对于那些说,因为是刘禅自己的懦弱和愚蠢才导致蜀国灭亡的人,确实可以改正一下自己的说法了。

  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设立了一个晚宴来款待刘禅,其实这个晚宴的性质跟鸿门宴差不多,席间司马昭还专门命人演奏蜀汉的乐曲,很多蜀汉的旧臣们听到这些乐曲之后,不免想起亡国之痛,一边吃饭,一边涕泗横流。

  但是刘禅就像一个没事人一样,即使听到了蜀汉的乐曲也当作耳旁风,没有半点悲伤之情,这一点让司马昭感到很奇怪,于是他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于是刘禅的回答就成为了一个千古名句:“此间乐,不思蜀也。”

image.png

  司马昭听到这句话之后并没有放下疑心,等到刘禅出去上厕所的时候,一位蜀汉老臣提醒刘禅:“下次等到司马昭在问你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要做做样子,说你非常地思念蜀国,这样司马昭就可以送你回蜀国了,”果然没过多久,司马昭问了同样的问题,而刘禅也按照老臣的提议回答了,但是司马昭却倍感奇怪,问道:“这话怎么不像你说的?”刘禅非常惊讶的表示:“你怎么知道?”

  听了这句话之后,司马昭才终于放下心来,再也没有怀疑过刘禅半分,所以刘禅才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

  从这个小故事当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实刘禅并非一个愚钝之人,反而他是我们提到的“大智若愚”,难道他真的不曾有半分思念蜀国的意思吗?肯定不会的,毕竟他是蜀汉人,而且还是蜀汉的君王,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父亲为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只是国家现在灭亡了,他再也没有了背后的势力,而且他活着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威胁,如果他想好好地度过自己的余生,就只能够靠自己装傻充愣了。

  再加上因为自己不战而降早就已经“扬名立万”,所以他在司马昭面前装作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也没有人会怀疑这个人的真假。

  从人民的利益上来说,刘禅没有发动人民去做无谓的抗争,也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流血和牺牲,作为一个君主来说,保全百姓性命远比搞那些面子工程要重要的多,因此他选择背负所有的骂名,而还老百姓一个安逸的生活,的确是一种大仁大义的做法。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