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于禁憋屈而死?

2021-01-08 15:53:42阅读:372来源:历史网
标签: 三国
广告id2-600x50
<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86/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三国</a>时期降将那么多,为何只有<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3471/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于禁</a>憋屈而死?

纵观三国时代,投降敌国的将领数不胜数。吴蜀之战时,蜀国黄权就曾被迫投降了魏国,对此备仅仅说了句“黄权是迫不得已的”,丝毫没有为难黄权的家眷。

然而,同样的情况到了魏将于禁身上,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后果。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战败降蜀,结果从此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投降敌国,于禁投降的后果却这么严重呢?

01、五子良将

曹操的手下有五位杰出的将领,分别是于禁、张辽徐晃乐进张郃,这五人世称五子良将,全部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骨干中的骨干。

五位将领中,于禁和曹操早在汉灵帝时期就相识了。初平三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便成了曹操的部下,算是拿到了曹操团队的原始股。

此后,于禁跟着曹操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讨伐黄巾军时,黄巾军黄邵等部乘夜偷袭曹操大营,多亏于禁率兵拼死抵抗。一场恶场下,于禁不仅斩杀了黄巾军主将黄邵,还逼得黄巾军全员投降了。

待到濮阳战吕布时,又是于禁一当先,独自攻下了吕布两座营寨,曹军因此士气大振,奠定了此后胜利的基础。

宛城之变时,于禁又秀了把上古名将风度。当时张绣降而复叛,曹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全部死在乱军之中。

曹军大乱之际,于禁却能约束部下从容撤退,军容军阵丝毫不乱。

撤退途中,于禁还顺手收拾了欺压百姓青州兵,结果青州兵不服气,跑到曹操面前去打于禁的小报告。

消息传来,于禁的手下都慌了,纷纷劝于禁赶紧去跟曹操解释,可于禁却说:“现在大敌当前,作为将领应该以抗敌为先,至于曹公,他是明事理的人,不必解释了。”

于禁的做法传到曹操耳朵里后,对于禁的欣赏又多了几分。史料记载,曹操曾欣慰地对于禁说:“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上古名将的一流风采,让于禁被封为益寿亭侯,可谓是名利双收。

但于禁的话还没有结束,官渡之战时,于禁守延津,拒袁绍斩首数千,俘获数千,圆满完成了曹操交给他的任务。

建安十一年,于禁的好友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派于禁领兵征讨。于禁奉命前往后,很快就打败了昌豨,走投无路的昌豨只得向老友于禁投降。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于禁会顾着旧情留昌豨一命,哪知于禁却以曹操曾经下令说,“凡是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可赦免死罪”为由,挥泪斩了昔日旧友。

这一举动让曹操更加器重于禁,此后于禁先后受封虎威将军、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还有一子被封为列侯。

摸爬滚打近三十年后,于禁终于成为了当时曹操团队中唯一假节钺的大将,地位足可媲美蜀汉集团的关云长

02、水淹七军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于禁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一场足以改变于禁命运的大战悄然拉开了帷幕。

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曹仁于樊城,于禁奉命督领七军前去救援曹仁。

按照于禁的设想,他率军在城外安营扎寨,与城中的曹仁互为犄角之势,必能拖得关羽粮尽而返。

谁知天公不作美,正当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汉水突然暴涨,关羽抓住这天赐良机,将处于水灾中的于禁打得大败。

眼见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兵无战力,将无战心,于禁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关羽。

这场改变了于禁命运的战役,终化为史书上冰冷的文字:“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投降后,魏将庞德临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成一曲千古绝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庞德的殉国映衬着于禁的投降分外刺眼。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后,失望的连连顿足:“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也!”

其实,曹操还真是冤枉于禁了。于禁投降与庞德殉国,是他们不同地位不同责任导致的差异,但毋庸置疑,他们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想死很容易,想活着却很难。于禁并非不愿杀身成仁,只是身为主将,他有责任安顿好出生入死的部下。说到底,于禁不怕死,却怕三万魏军白白牺牲。

当庞德肆意潇洒地引成一快时,于禁只能暗中一声长叹。作为身处高位的主帅,于禁的性命早已不完全是他自己一人的了。

投降关羽后,于禁声名尽毁,但三万魏军因此保住了性命。以自己一个人的荣辱换三万人活命,怎能说于禁不如庞德呢。

03、折辱而死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关羽攻克樊城威震华夏之时,正是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之际。此后关羽败走麦城死在东吴手中,投降了关羽的于禁便阴差阳错的成为东吴的俘虏

后来,孙权曹魏修好,于是于禁又被孙权当作礼物送回了魏国。

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这么奇妙,曾经的五子良将,辗转数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故国,但此时的于禁早已须发皆白,人比黄花瘦了。

雕栏玉砌犹在,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赏识器重于禁的曹操此时已经去世了,纵使于禁有一肚子的话,也再难找人诉衷肠。

曾经忍辱负重的一番苦衷,曹魏集团没人会懂了,尤其是新任当家人曹丕看不到于禁之才,只认为这样的老臣都投降对方,实不可恕,不再给于禁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这样的压力下,于禁终日郁郁寡欢,但曹丕依旧不肯放过于禁。于禁返回故国后,曹丕表面上安慰了于禁一番,还把于禁封为安远将军,背地里却盘算着如何收拾这该死的叛将。

不久后,曹丕派于禁去拜谒曹操的墓,却暗中提前安排人将樊城之战时,于禁投降而庞德殉国的画像挂在醒目的位置。

毫不知情的于禁乍然间看到画像,强烈的羞辱瞬间涌上心头。受此打击,于禁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终羞惭而死。

然而,曹丕的报复还远远没有结束。于禁死后,曹丕追封于禁为厉侯,用一个恶谥给于禁打上了千秋万载屈辱的标签。

爱护士兵避免无谓牺牲,于禁错了吗?因一败而毁全功,对于禁公平吗?可惜命运的安排,有时就是让人这般无奈。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历史解密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