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

宋辽的雍熙北伐发生于公元986年正月到七月间,宋的雍熙北伐之目的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次北伐导致宋朝严重内伤,杨业一部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杨延玉战死。这场战争着实壮烈。
  • 名    称雍熙北伐
  • 地    点燕云十六州地区
  • 时    间公元986年正月~七月
  • 结    果辽朝获胜,宋军三路军皆败,杨业被俘,杨延玉战死
  • 参与人员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赵光义|萧太后|杨业|杨延玉
1

雍熙北伐交战双方将领介绍

 宋方主要将领:

  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

  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

  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今河北涞源)。

  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

  辽朝主要将领:

  萧太后、韩德让等人并不慌怯,马上下令让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军迎曹彬

  耶律轸为都统,率兵迎击潘美、杨业的宋军。萧太后带同自己的儿子辽圣宗,亲征而行,驻跸于驼罗口。

2

雍熙北伐详情:起先宋军节节胜利

  雍熙北伐刚开始,宋军节节取胜,很是振奋军心。曹彬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飞狐北破辽兵,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不久,曹彬又攻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米信方面,宋军又于新城大败辽军。这样的节节胜利真是大快人心。

  辽军也不服,在辽承天太后萧绰听闻宋军的节节胜利,决定以骑兵之长和平坦广阔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东路军,再移师逐个击破。

  而耶律休哥率部先趋涿州阻击,继以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驰援幽州;自与圣宗率精骑数万进抵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应援。

  辽军何以反败为胜?

  由于先前吃过数次败仗,宋采取“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的计略。不久,宋军诸路捷报继至,宋太宗不喜反忧,深恐契丹军会乘间断阻宋军补给线。忧虑成真。曹彬十万大军在涿州呆了仅仅十几天,就吃尽了军粮,“乃退师雄州以援供馈。”宋太宗闻报,大骇:“岂有敌军在前不顾而退军待军粮的道理!”他忙遣使制止曹彬,并告诫曹彬不要再向前进军,率军沿白沟河与米信宋军会兵,“按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宋太宗本意很好,想等潘美等人尽得山后土地之后,田重进再东下与曹彬、米信会合,全师制敌,与契丹大军决战。

  但是,曹彬统下诸将听说潘美、田重进等部连战连捷,深耻己军无功,“谋画蜂起,更相矛盾”。老将曹彬一进也没了主心骨,便顺从诸将之意,“乃裹五日粮,再往攻涿州。”

3

雍熙北伐详情:辽军最后反败为胜

  宋军的节节胜利,令辽军不得不在辽军涿州东五十里的地方扎下御营,而此时的宋军想得到最后的胜利或许就变得更加的急切。宋军边急行军边迎战,路上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得以进达至涿州。但是因为天气、环境的原因,史书上亦有记载“时方炎暑,军士疾乏,所赉粮不继。”没有办法,宋军得城不能坚守,又弃之而去。

  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军殿后。由于人多兵疲,缺粮少水,宋军战斗力极度下降,连个象样的殿后军阵都组织不起来。耶律休哥率辽朝生力骑兵一路尾随,边杀边追,边追边杀,一直追到歧沟关,辽军发动总进攻,宋军大败。曹彬收拾残兵,连夜抢渡拒马河,于易山南岸扎营,准备休整一下喘口气。幸亏宋将李继宣死战,使得小股宋军逃得活命。但是,数万宋军,或被杀,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损失巨大,“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辽军战后打扫战场,耶律休哥“收宋(军)尸以为京观”。辽朝上下大喜,进封耶律休哥为宋国王。

  宋太宗闻军败,愤恨不已,深责众将,认为这些人“不遵成算,各骋所见,领十万甲士出塞逼斗”,最终“往复劳弊,为敌所乘”。所以,曹彬、米信等人回朝后,皆被贬官。

  由于东路主力大败,宋太宗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再难实现。辽朝方面开始反扑,耶律斜轸统十万大军赶至安定西,与宋朝雄州知州贺令图相遇,双方大战,宋军又败,被杀一万多人。辽军乘胜攻陷蔚州、寰州等地。深知西路军已经无望,宋太宗下诏指示潘美,让他与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

  时辽军已占据寰州,副帅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南),阻击辽军,以保民众安全南撤。监军王倪及潘美不纳杨业建议,逼其出雁门直趋朔州出战。及战失利,回师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潘美、王倪已违约先撤。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绝食而死。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

4

雍熙北伐的失败原因

  1、高粱河之战的影响

  高粱河之战败给了辽军,这次战争结束了宋军统一的历史步伐,而此战之后,令宋军在战事上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少数民族的耐力更厉害一些,契丹在宋军进军之时,军民望风而降,幽州百姓甚至“以牛酒迎犒王师”,说明在辽国在燕云一带的统治已经基本瓦解。——如果说宋朝曾经有一次最接近收复燕云十六州,那肯定就是高粱河。

  2、战机的选择

  雍熙北伐之肇始,是雍熙元年知雄州贺令图上表,云:“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据说宋太宗看了之后,“始有意北伐”。

  3、战略的制定

  雍熙北伐的战略构想,是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以曹彬、米信为统帅,率军十万,陈兵于雄州、霸州一带(即山前地区),吸引辽军主力。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帅,出兵飞狐口,切断辽军西援的通道。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帅,攻占代北诸州(即山后地区)。待到潘美完全占领山后之后,再三路大军合围,共同攻打幽州,收复山前。

  4、战术的执行

  在战术上,宋太宗要求“曹彬等顿兵于雄、霸,裹粮坐甲,以张军声,待一、两月间,山后平定,潘美、田重进等将会并以进,直抵幽州,并力驱攘,俾契丹之党远遁沙漠”。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当看到中路田重进和西路潘美的不断取得战功,东路诸将坐不住了,“自以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蜂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实际上就已经把既定的战略战术全部破坏殆尽了。

  5、后勤的困难

  雍熙北伐,宋军共20万,而当时全国兵力也不过30万,换言之,是动员了全国2/3的兵力。后勤供给始终是一个大问题。曹彬初次进兵至涿州,因粮尽而退。回来后“裹五十日粮”再次进兵涿州,又因粮尽而退,终至大败。

  6、士兵的组织纪律

  战后,张洎在表章中写到:“臣顷闻涿州之战,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闻赏一暛用,戮一叛命者。……臣顷闻涿州之战,阵场既布,或取索兵仗,或迁移部队,万口传阒,嚣声沸腾,乃至辙乱尘惊,莫知攸往。……臣顷闻涿州之战,王师雾集,声詟戎敌,然而矢石未交,奇正先乱。”

关于雍熙北伐的历史资料

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