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是什么意思

2022-04-03 17:44:42阅读:249来源:历史网
标签:
广告id2-600x5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记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死后为何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是《三国》中最具有智慧的军师鲁迅称其为“智多近于妖”。他一生对备忠心耿耿,从不要求什么。可就在去世之前,诸葛亮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无法反对的要求。

image.png

  《三国》第140回写道,诸葛亮借命失败,临死时交代杨义:

  “我死后秘不发丧,让手下的人制作一个大龛,把我的尸体坐放在里面,脚底下点燃一盏长明灯,口中安放七粒米,而且军中需一如往常,不可有异动,如此我的阴魂将不散,将星不坠。”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口中含7粒米呢?高深莫测,思维缜密的他这其中又放下了哪些让人费解的坑呢?

  星象之说:夜观天象,知天下大事,诸葛亮是有名的星相学家,而他的对手懿也是研究星象的高手。

  都说每一个人都对应天上的一颗星星,人死了星星就会掉落。诸葛亮含米表明他还在进食,所以司马懿夜观天象,见一赤色大星,有芒有角,从东北方向滑向蜀营。

  可是将星却并没有完全掉下,所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还没死,就放弃了攻打蜀军的计划。实际上是诸葛亮使了个小把戏,掩盖了自己死亡的事实。

  稳定军心:诸葛亮了解自己命不久矣,一旦自己身死,军中必定人心散乱。而司马懿正虎视眈眈,后主刘禅又无法担起大任。如果此时诸葛亮死了的消息,被司马懿了解。北伐将军心涣散,毫无战斗力。

  此时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消灭蜀军,杀入汉中,直达蜀地。那么蜀国将不复存在。所以诸葛亮采用这样的障眼法使大军安全撤离,以保存蜀国大军的实力,让司马懿有所忌惮。

  中国传统: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其实也蕴含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周礼·地官·舍人》中记载了古丧礼节之一“饭含”。关于饭是 “君以梁,大夫以稷,士以稻”。含就是不同阶级用不同器物。“天子含珠,诸侯用玉,大夫用玑,士用贝,庶人用谷实”。

image.png

  诸葛亮死后含米是适合他士大夫的身份,而且彰显了诸葛亮一生谦卑,为蜀国鞠躬尽瘁的品德。米是精华,人死后口中含米一是防止在阴间成为饿死鬼。二是留下一些买路钱,在阴间也有钱花,避免遭受过多的磨难。

  那为什么诸葛亮要在口中不多不少就含七粒米呢?

  原来从民俗上来说,七在古人的眼里是一个非常秘的数字。常言道:

  七意味着一个轮回,例如一周有七天,天上有“北斗七星”;人有“七情”;乐有“七音”;色有“七色”;诗有七言、七绝。

  民间还有七月七日七夕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在人死后的第7天是回魂日。从那日起,家属会以七为周期设斋祭奠,祭奠需要进行七次,历经“七七四十九天”方能结束。

  所以诸葛亮认为七能连接生死,使自己阴魂不灭。

image.png

  诸葛亮为蜀国大业积劳成疾,连自己的死也要利用起来为蜀军争取时间。想想后方扶不起的阿斗丞相一死,蜀国的气数也不多矣。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