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隆裕太后是何形象?一生经历了什么

2021-10-14 09:34:41阅读:391来源:历史网
标签:
广告id2-600x50

  隆裕太后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记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太后(也称皇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她是皇帝母亲,身份尊贵无比。在辅佐自己的皇子登基之后,功成身退的太后在深宫之中过着养尊处优的“退休生活”。有些太后甚至拥有和皇帝势均力敌的权利,就连皇帝都要敬她三分。但并不是所有的太后都能够一生荣华富贵,受人敬重。

image.png

  清朝的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在史料文献中,总是将她写成一个愚蠢而又善妒的怨妇,但真实的她,不仅颇有学识,性格温和,还是一个懂得以国事为重的有格局、识大体的女子,可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她婚后的悲惨人生

  隆裕,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慈禧太后的侄女,也是丈夫光绪帝的表姐。她虽然长相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丑,肤色蜡黄,身材瘦高,略微驼背,不善言辞的她,总是一副悲伤的样子。但是她为人和善,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皇后身份而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这点确实是难得可贵。

  慈禧太后为了掌控光绪帝的行踪,决定把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氏赐婚给光绪帝做皇后,婚期定于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七日,但在婚礼前,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十五日,腊月寒冬的夜晚,紫禁城突然起了熊烈火,大火烧毁了太和门,而这太和门正是皇后结婚入门时,必须要走的第二道朝门。

  婚前遭遇如此,在慈禧太后看来无疑是很不吉利的,但眼看婚期近在咫尺,若等太和门重新修好再举行婚礼,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但婚期也不可随便更改,在如此情况下,慈禧断然做出决定:她命内务府夜以继日地修缮太和门,并迅速找来了大量的裱糊、木钉纸糊及扎彩工匠,日夜赶工,最终倒也搭起了一座令人真假难辨的太和门!婚礼如期举行,午正三刻,皇后头戴珠冠身穿凤袍被抬入宫中,同时瑾妃珍妃也从武门被送入后宫

image.png

  上文我们就说道,隆裕皇后其貌不扬也不善言辞,并且比光绪帝还年长几岁,所以光绪帝并不喜欢她,与她同时入宫的珍妃面容姣好,而且年纪尚小,独得光绪帝恩宠。珍妃仗着光绪帝的宠爱,在宫里肆无忌惮,不仅让光绪帝脱下袍给自己穿,甚至还做过买卖官职的事,这些事被慈禧知道后,慈禧大为光火,直接把珍妃降为贵人,而皇后贵为六宫之主,自然也要处分珍妃,于是她将珍妃幽闭在宫西的牢院内,使得光绪帝与珍妃不得相见。

  光绪帝认为是隆裕向慈禧告发的这些事,因为她嫉妒珍妃得宠。再加上光绪帝本来就不喜欢隆裕,这下对她就更加厌恶了,他不仅对隆裕恶语相向,甚至出手打了隆裕,隆裕虽然伤心至极,但还是劝他要以国事为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太后、皇帝、皇后以及妃子等人逃往西安,但在逃亡之前慈禧做了一件令光绪帝痛心不已之事,那就是强行逼迫珍妃投井自尽。珍妃死后,隆裕也没有得到光绪的宠爱,在这段婚姻中,她得到的只有冷漠与嫌弃。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在南海涵元殿驾崩,按照慈禧太后的遗诏皇位将由溥仪即位,而隆裕皇后则被尊为隆裕皇太后。但溥仪当时只有三岁,因为年纪太小,根本无法治理国政,所以便由隆裕皇太后垂帘听政,同时由摄政王载沣辅政,三人共同撑起风雨飘摇中的晚清朝政。

image.png

  隆裕垂帘听政后,为了防止载沣的权力过大,不擅交际的她,不得不开始拉拢一些大臣。当时载沣曾向隆裕请示要提名那桐为军机大臣,但是隆裕为了压制其权力,提拔了袁世凯的拜把兄弟徐世昌上任,载沣因此非常气愤,遂警告隆裕,除非朝廷大事,否则像这种微不足道的官员任命,就不必劳烦太后大驾了。隆裕知道载沣的意思是让自己不要再干政,本来就没啥实权的她,这下彻底失去了对朝廷的掌控权,只能专心抚养溥仪长大。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载沣“离职”,隆裕太后成为大清最高统治者。宣统三年(1912)二月二十二,隆裕签下了《清帝逊位诏书》,这意味着清王朝的结束。至此,隆裕觉得自己是爱新觉罗家的罪人,原本就抑郁寡欢的她,遭此打击,更是一病不起,于1913年2月22日逝世。中山先生曾这样评价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

  如果隆裕不曾嫁予光绪,不曾踏入这深宫之中,也许出身皇族的她生活还有无限可能,但命运的齿轮偏偏将她推入了这深不可测的皇宫,不得光绪帝恩宠的她,也不被皇亲国戚们待见,生活拮据,甚至连打赏奴才的钱都没有。从皇后到皇太后,听起来多么尊贵的身份,她却始终没有享受过一日真正的高贵,或许从当初的太和门一事,就暗示着这段婚姻注定要失败,不管如何修复,终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