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位极人臣被称“明朝”萧何,晚年下场却凄惨

2020-11-27 15:12:30阅读:518来源:历史网
标签: 李善长 明朝
广告id2-600x50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曾这样评价李善长:“朕起自草莽间,提三尺剑,率众数千,在群雄的夹缝中奋斗,此时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起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 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与韩信张良齐名,而且还是高祖邦钦点的开国第一功臣;就连刘邦都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可见萧何能力之强,而且在西汉王朝建立后,萧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采取黄老之术治国,使得西汉得以迅速恢复国力,称其为“千古一相”也毫不为过。

那李善长究竟何德何能,能被朱元璋誉比萧何呢?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预计事情,大多被他说中,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年高有德之人,并对他以礼相待,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攻占滁州,成为朱元璋的参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威名日益显著,诸将前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禀告给朱元璋。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盾,李善长便想方设法从中调解。

朱元璋称吴王时,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公元1367年,朱元璋论平吴之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官制,以左为大,以李善长为左相国。朱元璋即帝位后,追封自己祖先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都由李善长担任大礼使。朱元璋设置东宫官属,以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参与决定军国大事,其他仍然如故。

公元1370年,大封功臣,朱元璋说道:“李善长虽无汗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而且在所封的六公之中,李善长位居首位,地位还在徐达之上,这也是效仿刘邦吧。

image.png

但这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长马上将其罪上奏皇上,黜免了他们两人。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论法令,以至于辱骂刘基,刘基内心不安,便请求告老还乡。不过随着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也因此朱元璋开始对他有所反感。

不过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恩宠依然不减,即便是被卷入胡惟庸案,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仍然如故。后有人告发李存义(李善长之弟)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不过为了照顾李善长,朱元璋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没有表示感谢,朱元璋因而怀恨在心。

image.png

在李善长七十七岁时,有人给朱元璋告密,说李善长有谋逆之心;而且御史们也竞相上奏弹劾李善长,最关键的是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也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互相贿赠,经常偷偷私语。这些证言显示,李善长虽是皇亲国戚,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检举,而是徘徊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

当时正好有人说将要发生星变,会有灾祸发生,占卜的结果是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于是,朱元璋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其实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李善长根本没有谋逆之心,因为他在大明王朝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是谋逆,换胡惟庸上位,他也不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已,权势还不一定有现在强。

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无法忍受傲慢的李善长?了;哎,这李善长?也是,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是不懂得低调;陪伴了朱元璋半生,却是不了解朱元璋的为人。居功自傲,这样的人,历史上想来也没几个皇帝能忍吧。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是一代暴君,其实认真看一下,朱元璋所杀之人,无一不是该杀之人,只不过朱元璋比别的皇帝更狠,草根崛起的他,深知“斩草不除根”必定后患无穷。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