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的生平简介

2020-05-25 11:11:37阅读:719来源:历史网
标签: 蔡东藩 民国
广告id2-600x50

蔡东藩(1877年7月23日-1945年3月5日),名郕,字椿寿,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

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笔"。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著名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的生平简介

1877年(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农历六月十三日,蔡东藩生于浙江省山阴县临浦场头(今属萧山县)一个店员的家庭里。幼名椿寿,稍长取名郕,号东藩,有时写成东帆。

蔡东藩幼年时,家境穷困,父亲蔡文杰,是临浦一家丝行的店员,工资微薄,备受老板的剥削与压迫,极力想摆脱这种境遇,因此,就把三个女儿嫁给农村里的自耕农,叫三个儿子用功读书,以求改变穷困的处境。

蔡东藩6岁左右,就跟随哥哥读书。不久大哥去世,就靠二哥对他教学。二哥比他大四五岁,天资聪颖,学习认真,十多岁时,已博览群书,能诗善文。当时亲友都目为"神童",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二哥身上。可是事情恰恰出于意料,二哥患了足疾,逐渐不会行走,医治无效,夭折了。

他父母因长次两子相继去世,就把希望全寄托在蔡东藩身上。可是家境贫困,无力给他求学,没奈何只好到富家为公子当"伴读"。这样,可以有机会听老师讲课,又不需学费,且还有伙食供应。但蔡东藩从小秉性刚直,不喜逢迎,"伴读"生活寄人篱下,心情总不舒畅。他的二姐夫田沛鋆家境较好,一心要参加科举考试。为了互相切磋,就请蔡东藩到他家去共同学习。

蔡东藩14岁时,和二姐夫田沛鋆一道去考秀才。田沛鋆比蔡东藩大20岁左右,身体魁梧,而蔡东藩身材瘦小。考秀才需经过县考和府考,进考场人很拥挤。田沛鋆力大,双手挽着两只考篮,在前开路,腰中系着一根布带,叫蔡东藩拉住裤带,跟在后面。别人看起来好像父子同进考场那样。经过县考、府考后,蔡东藩和田沛鋆都考中,而蔡东藩的名次远远在二姐夫前面。这次临浦考中秀才的有好几个,数蔡东藩的年龄最小。从此,他的名字就在附近传开了。

此后,蔡东藩经友人介绍,到杭州一满族人家做家庭教师。那家有两个儿子要他教学,大的年龄比他稍大,小的也与他差不多。全家人对他都比较尊敬。

蔡东藩的父母长期来由于生活贫苦,又遭长次两子先后去世,忧郁成疾。虽然蔡东藩中了秀才,心里有些高兴,但积疾难医。因此,不久相继去世。蔡东藩只好向二姐夫田沛鋆家借债办理丧葬。

著名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的生平简介

适值这年是乡试之年,蔡东藩的才学在附近有些名气,这时就有人来请他去做"手",就是冒名顶替去考试。

他明知干这样的事有着极大的危险,但为了偿还债务,就下决心"铤而走险",给人家考取了举人,得到了一笔钱,还清了旧债。自那以后好几次乡试(一般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他仍然去做"枪手",给人家考取举人。过了好几年,蔡东藩在杭州教学的那家人的两个儿子,都已中了秀才。有一年,师生三人同去参加考试。进了试场后,他认真构思,尽力把文章写好。中秋前夜,蔡东藩已把文章写好,誊写清楚,自己看看比较得意。

不料第二天早上,同去参加考试的两个学生,为了孝敬老师,欢度中秋,送来了一碗蒸。蔡东藩在逊让时,不慎把鸡汤晃出了许多,恰巧旁边放着誊写好的试卷,这鸡汤就沾湿了试卷,于是印格子的红色渗开,有的字迹模糊难辨。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重抄,没奈何把这样的试卷缴了上去,发榜时名落孙山。幸亏他对功名不大看重,情绪上还没有什么波动。

旧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清政府对外屈辱投降,贪官污吏遍地,人民生活困苦。蔡东藩想找一条出路,为国为民做一点事情,于是去参加优贡的考试。先是省里考,成绩优异,被录取了;接着到北京去参加朝考,被录取在100名之内,属于优等。发榜后,他曾去朝见过皇帝。蔡东藩对孙子说:"说起这件事真好笑,比演戏还不如。为了朝见,花了一大笔钱,去购买了一套绣花衣帽。半夜里就在朝见的殿外等候。等到天将黎明,由太监传出话来,说是朝见皇帝了。于是跟着大家进了殿门,跟着大家跪下叩头,跟着大家叫万岁。这样身不由主地搞了一段时候,总算朝见结束,各自可以回去了。天晓得,不但皇帝的影子没有看到,而且连什么大臣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蔡东藩被分发到福建省以知县候补。这对他来讲,一方面有些高兴,但另一方面也有些踌躇。他想,到福建去的一切费用如何设法?后经亲友们的帮助,才到了福州。未经仕途的蔡东藩,哪知当时官场的陋俗恶习。一个远道而来的候补知县,在省城里有谁看得起!蔡东藩没有向巡抚、臬台、藩台等衙门的守门人送上钱,连会见这些大官的机会也没有。虽几经周折,能与这些大官相会,他们又哪里把他放在眼里!官场中的应酬,吹牛拍,尔虞我诈等,天真的蔡东藩都不甚了了,待稍有觉察,也不肯仰人鼻息,轻易折腰。因此在福州不愉快地住了一个多月,就称病回家。这时正是1911年(辛亥)的夏天

著名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的生平简介

蔡东藩从福建回来后,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决心跳出仕途的圈子。当时,他有个好友邵希雍,字廉存,号伯棠,山阴县(今萧山县)下邵村人,知道蔡东藩的情况,称赞他是"悬崖勒马,智士也。"邵希雍长住上海,曾著《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风行全国。邵拟续著《中等论说文范》,但国事多,抽不出时间,想聘请他参加编撰。蔡东藩欣然应聘。此时,适逢辛亥革命,蔡东藩对辛亥革命是欢欣鼓舞,尽情歌颂的,这在《中等论说文范》一书中充分反映出来。

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说:"窃谓为国民,当革奴隶性;为新国文,亦不可不革奴隶性。""但能理正词纯,明白晓畅,以发挥新道德、新政治、新社会之精神,为新国民之先导足矣。"自《中等论说文范》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后,他就常常与该局打交道了。邵死后,会文堂新记书局因邵著的《高等小学论说文范》需要修改,也请他执笔加工。从此,祖父陆续替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撰了《写信必读》、《楹联大全》、《留青别集》、《幼学故事琼林续集》、《客中消遣录》等书。这些书的发行量倒也不少。这样,他与该局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蔡东藩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崎岖的。他在家庭里所遇到的,也多是不幸的事。他两个哥哥死去不久,父母就先后去世。接着,嫁在农村的三个姐姐,都患肺病,相继死亡,她们没有一个生男育女。蔡东藩20多岁时,与一王姓农家女子结了婚,生二子。长子震濆,次子不满10岁,患急病夭亡。这王姓与蔡东藩相处不几年,就与世长辞了。

后来,有个黄姓名医看中蔡东藩,将其女许配给他。蔡东藩讲起她,知书达理,能文善诗,平日夫妻写诗文,互相切磋,还从她那里学到不少医学知识,真是伉俪情深,相依为命。她曾生一女,但好景不常,爱女突患重病,多方求医无效,不几日也夭折了。女死母哀,这个黄姓女子总是忧郁难解,不久也就永别人世。这对蔡东藩来讲,是莫大的打击。

此后,蔡东藩又与一韩姓店员之女结婚。这第三个妻子体质较差,平时多病,始终不孕。当时,蔡东藩的子女仅存震濆,但震濆一向多病,因此稍长后,蔡东藩就叫震濆到杭州中医专科学校求学,使他懂得一些医药知识,一方面可以注意自己身体的调理,另一方面可以解救人们疾病的痛苦。

国难家愁犹如无情的冰雪阵阵向蔡东藩袭来,而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事业心,好像岁寒的松柏、怎肯甘心老死牖下!辛亥革命以后,他念念不忘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安危,群众的疾苦。他热情拥护共和,赞成民主;坚决反对帝制,憎恨专制。他在当时"演义救国"思潮影响下,就着手撰写历史演义。

蔡东藩年轻时,到杭州担任家庭教师,到绍兴一所中学里做过国文教师,在临浦小学里也兼过课。写《中等论说文范》时,曾与邵希雍谈及对教育的看法。邵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吾同学友蔡君东藩,究心教育有年矣。……夏初与晤申浦,纵谈当世事,蔡君以教育急进为第一义,余深韪之。""教育救国",对蔡东藩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从1927年起,他又在临浦小学任过一段时间的国文教师。后来身体愈差,只在家里教学几个亲友的子女。

著名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的生平简介

蔡东藩亲眼看到三个姐姐嫁到农村后,都不孕而早死,看到农民患病总是缺医少药,这样他要儿子到农村去行医。在他的二姐夫田沛鋆的帮助下,在田家的附近造了三间房子,要儿子住在那里替农民看病。抗战前几年,抵制日货,蔡东藩很赞成,就在儿子行医那里开办了一家小小的毛巾厂,名叫"坤元",有十来张木机,用手工操作。他想搞个试验,一以提倡国货,一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这谈何容易,日伪军渡过钱塘江后,被抢劫一空。

蔡东藩原住在临浦牛场头,有一间房子。后因隔壁所住的堂侄患神经病,喜怒无常,吵闹不休,不便居住,就在临浦达弄向人家另租房子住下来。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不久杭州沦陷,临浦是水陆交通码头,常遭日机轰炸,蔡东藩就把全家迁到离临浦十多里外父亲行医的庄里陈。1940年初,日军渡过钱塘江,庄里陈亦为日军所占,幸好全家早几天避入一山村山里王,免遭蹂躏。半月后,日军离去,但萧山、临浦等城镇已为日伪军所占,离庄里陈不远。蔡东藩痛恨日本军国主义,不愿在下过奴隶生活,于是毅然挈全家避难于诸暨藏绿坞。藏绿坞系一小村,离日伪军的驻点较远,就在那里住下来了。

蔡东藩在乡间主要是行医,经常给贫苦农民看病。虽然年老体衰,还是不辞劳苦地出诊,救人急难。他曾风趣地对家里人开过玩笑:"像我这样,总可叫作儒医吧!"他医治有方,请他看病的人,常常络绎不绝。

1944年深秋,有一天来了四个青壮年农民,自称是富阳紫阆来的,因为老父有病,打听到蔡东藩医好的人很多,特来请他去给他们的父亲看病。刚巧当时蔡东藩自觉身体不适,去与不去,踌躇未决。经过四个农民的再三恳请,他就不推辞,坚决前去。老农的病是治好了,可是他自己回来后.就发"三日疟"(即"四日两头"的疟疾),从此每隔三天发一次疟疾。到了年底,就卧不起。他自知在世不长了,就要儿子设法,把他从小路送回庄里陈。1945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半夜,他溘然与世长辞。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