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2021-11-26 10:19:54阅读:496来源:历史网
标签: 清朝 李鸿章
广告id2-600x50

提及李鸿章,一般都会冠以“卖国贼”的称号,很多同学都认为李鸿章签订了太多的“卖国”条约,所以才有此称号,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认为,那些条约明明是慈禧让他签的,说他是“卖国贼”,明明不合逻辑啊!

其实,我认为称李鸿章为“卖国贼”,还有比这更恶劣的事情,在李鸿章的世界观中,对土地的概念很淡薄,李鸿章曾经主张将新疆卖掉,在其执政晚期,甚至差点丢了东北,多亏老李最后吐血而死,沙俄侵略东北的计划才没有实现。

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在李鸿章看来,边疆地区“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意思就是,偏远地区守不住就别守了,浪费钱财,李鸿章有自己的一套国防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打个比方就是,边疆地区是人的四肢,海疆是人的心脏,人没有四肢还能苟延残喘,要是心脏被人捅了一下,那就凶多吉少了。

李鸿章提议大搞海防建设,而放弃塞防,其实就是将头对准了正在西北用兵的左宗棠,左宗棠1866年到陕西镇压陕甘回乱,1873年左宗棠正在准备进驻新疆,收复伊犁的计划,而1874年李鸿章就上书《海防筹议折》,其中寓意可见一二。

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左宗棠还是取得了这场海防之争的胜利,在当时来说,人们是普遍支持左宗棠的,毕竟晚清之前,清政府最大的威胁都是来自西北,尤其是从康熙乾隆年间的准噶尔叛乱,更是让清政府感到“寒芒在背”,为了应对这场战争,三代皇帝付出巨大的代价,到雍正时期,其实已经打算放弃了,只不过乾隆时期,准噶尔内讧,才让清廷彻底打败准噶尔。

但是,此后新疆一直出现问题中亚的不少国家对新疆虎视眈眈,清廷每次为了解决新疆问题,都要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

到晚清时,打算放弃边疆,其实已经不是李鸿章自己的声音,而是朝堂上很多人的想法,只不过,只有李鸿章敢于直接说出来。

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如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塞防派永远都是压制海防派一头的,而且从长远来看,塞防派的国防观点也不无道理,一旦放弃新疆,则西北屏障不在,到那个时候,假如敌人从海上过来,连个纵深都没有了。

打个比方,假如左宗棠不去平定陕甘回乱,不去收复新疆,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即使跑到西安,情况也很危险。

但是,西北来犯的敌人都在晚清之前,到1840年后,对清廷威胁最大的敌人,实则来自海上,基于现实考量来说,李鸿章唱反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三十年内,李鸿章的担忧一一应验。

左宗棠整个西征军费在一亿两白银以上,是历年西北用兵之最,要知道,从康熙到道光,一百多年的西北用兵军饷总数才3300万两,左宗棠这一仗,相当于半个关条约赔款

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钱就那么多,你把他都用来搞塞防,必然没有精力搞海防,而当时,正处于世界海军的快速发展变化之时,海军装备日新月异,在左宗棠西征前后,1874年2月,小小的日本竟然公然侵略台湾,如果不是日本军队在台湾水土不服,当时情况不知有多严重。

最后,清廷迫于压力,签订了和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赔偿日本50万军费。

此时,李鸿章就已经意识到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将来清朝最大的外患,必然是日本,李鸿章表示“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李鸿章始终没能意识到沙俄其实也对清朝虎视眈眈)。

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建议清廷建设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以防止未来从海上来犯之敌。

清廷虽然当时认为应该两手都要抓,实际上左宗棠西北一发兵,钱就不够用了,开弓没有回头,西征结束时,清政府正处于全盛时期。

在左宗棠凯旋而归的三年后,中法战争爆发,在马尾海战中左宗棠彻底尝到了不重视海防的结果,福建水师11艘军舰,19艘运输船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海战中全部被击沉、击毁,而福建水师对法国海军造成的伤亡仅仅是死5人,伤15人!

关于塞防和海防,李鸿章主张放弃收复新疆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提出《海防筹议折》后的第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竟然输给日本,近代化历程也被彻底中断,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当然,关于海防与塞防谁更正确,现在也充满争议,当时的清政府颇有点像一个故事里面的,这头猪饥寒交迫,又饿又渴,在它的左边有一堆稻草,在它的右边有一槽食物,如果这只猪去了左边就能御寒,但是会饿死,如果它去了右边就能吃饱,但是会冻死。

这个选择题,对一头猪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