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2021-01-12 10:09:16阅读:466来源:历史网
标签: 晋朝 司马伦
广告id2-600x50

元康九年(299年),贾后诬告太子谋逆,而朝中大臣慑于贾氏的势力,没有一人反对,太子被废为庶人后不久,就被贾后设计害死,而让贾后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赵王伦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获利者。

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看看,贾后和太子之争结束后,西晋王朝上演了一出怎样的“好戏”。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538/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晋朝</a><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3301/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贾南风</a>为何能祸乱朝纲?

贾后为何敢乱政、诬陷太子?

那就是由于晋惠帝的不作为,而贾后害死太子司马遹之后,立马被赵王司马伦以谋害太子的罪名将贾后废除,毒死。没有了专权的贾后和雄心壮志的太子,只留下了一个愚钝的晋惠帝,这不明摆着给这个拥有野心的赵王司马伦上位的机会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成功上位的赵王司马伦自封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等高官,这一段历史在《晋书》中也有记载:

“甲午,伦矫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如宣文辅魏故事,追复故皇太子位。”

在搜史君看来,赵王司马伦给自己加封这么多官职绝对不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自封的官职有两点已经显示出他的野心了。

其一是“相国”这个官名,“相国”在西晋建立以来还从来没有设置过,而曹魏后期司马昭做的官就是“相国”,接下来就不用搜史君多说了吧。

其二是按照晋宣帝(司马懿)、晋文帝(司马昭)辅佐曹魏的故事,都是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二人以辅佐曹魏之名,做着代魏的事。赵王司马伦在这时候给自己封了这么多官职,已经是把取代晋惠帝的心思昭告天下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可即使赵王司马伦给自己安了这么多头衔,西晋的朝堂也不可能因此稳定下来,在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之前,朝中就有声音要立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马允为皇太弟,如果淮南王司马允真的上位了,赵王司马伦不是白忙活了吗?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不仅给自己阵营中的官员加官进爵,还封司马允为骠骑大将军领中护军,以此来笼络司马允。

丁酉,以梁王肜为太宰,左光禄大夫何劭为司徒,右光禄大夫寔为司空,淮南王允骠骑将军。——《晋书》

朝堂上本就是世事无常,司马伦虽然手握兵权,但是论让谁成为皇室继承人,还是司马允的呼声更高一点,但司马允真的能安安心心的当一个骠骑大将军吗?司马允就真的一点野心都没有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搜史君认为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几乎是不存在的,机会摆在眼前,司马允是不可能放弃这个大好机会的。既然很多人想要推选司马允为皇帝,就说明司马允绝对不是一般诸侯王,他暗中畜养死士,就是为了推翻司马伦。司马伦对司马允也是十分忌惮,所以就将他调为太尉,解除了他领中护军的职务,夺了司马允了兵权。

这一段历史在《晋书》中记载的并不详细,搜史君是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允知相国伦及孙秀有异志,阴养死士,谋讨之;伦、秀深惮之。秋,八月,转允为太尉,外示优崇,实夺其兵权。”

司马伦要削掉司马允的兵权,司马允能愿意吗?如果司马允真的将兵权交出去了,那就真的成司马伦砧板上的鱼肉了。

接下来司马允就要反抗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孙秀派御史带了“诏书”逼迫司马允就范,司马允一看这诏书上的字迹分明就是孙秀的字迹,大怒道:“司马伦,你这是要毁了我啊!”带着自己手下就冲了出去,大喊:“司马伦反叛,我司马允现在要讨伐他,想要跟着我司马允的站在我左边。”响应的人也有七百之多,于是司马允就带着这七百号人一路杀向皇宫。到了皇宫宫门前,发现宫门紧闭,没办法进去,就转向围攻司马伦的相府,和司马伦一方激战,双方死了近千人还是僵持不下。最后,一名宿卫兵将领受到司马伦部将唆使,带了几百士兵,谎称“有诏助淮南王”趁司马允不备,将之杀死。

司马允的下场《资治通鉴》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诈言有诏助淮南王。允不之觉,开阵内之,下受诏;胤因杀之,并杀允子秦王郁、汉王迪,坐允夷灭者数千人。

司马允发动的事变,牵连了数千人。这场小战役是宗室内战的第一战,不过此时的淮南王司马允并没有算在后来“八王之乱”之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搜史君认为司马允之所以呼声高,却斗不过司马伦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实力比拼:

司马允在司马伦下假诏书收他兵权后立马拉起反抗司马伦的大旗,没有仔细分析双方实力的差距。身为赵王的司马伦在贾后和太子之争中,就充当了“黄雀”的角色,而且司马允的骠骑大将军、领中护军这些职位都是司马伦给的,司马允和司马伦在实力上本就不对等,司马允唯一可以可司马伦比一比的也就是朝廷上的呼声了。

但是呼声在混乱时期根本不管用,最后还是要看谁的实力强。

(2)谋士的重要性:

身为一方诸侯,身边要有几个给你出谋划策的谋士,孙秀从贾后和太子之争中,为司马伦谋得了相国之位,而在司马允和司马伦的乱斗中还是司马伦的人用计谋将司马允杀害,由此可见身边有个谋士的重要性。

(3)懂得隐忍:

《资治通鉴》中是这么描述淮南王司马允的:“性沉毅,宿卫将士皆畏服之。”这里搜史君就有疑问了。

第一说淮南王“性沉毅”,说真的搜史君真还就没看出来。一个性格沉着的人,不可能明知道自己和对手的实力不对等还偏要明目张胆的反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第二说他“宿卫将士皆畏服之。”这就很盾了,司马允是因何而死的?不就是被一名宿卫将领诈称是来支援他的,而被杀害的。宿卫将士们都畏服他了,怎么会骗他呢?当然,不排除个别人支持司马伦,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从司马允和司马伦之争,可以看出司马允根本就不懂得隐忍,司马伦在察觉到司马允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下他的兵权是正常反应,司马允的反抗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要反抗至少也要准备准备,分析分析实力情况,做出相应的策略,所以搜史君以为司马允败的并不冤枉。

“黄雀”司马伦在身为“螳螂”的贾后杀掉太子后,废除贾后,走向了历史的前台,而没想到的是朝中大臣竟然支持自己的侄孙淮南王司马允,为了上位司马伦可以算是费尽心机,但是他最后真的可以得偿所愿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谁?晋朝贾南风为何能祸乱朝纲?

搜史君认为不可能,赵王司马伦从一开始入局就目的不纯,在贾后解决掉太子这个威胁后,打着为太子正名的旗号,废除了贾后自己上位,在除掉司马允这个竞争对手后,以晋惠帝的的名义下诏,给自己加“九锡”并且扩充军队,明眼人都能看出司马伦下一步就是要称帝了。

果不其然,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称帝,改元建始。

西晋的乱世在贾后和太子之争时就已经开了,不是司马伦称帝就能结束的,历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野心家。司马伦以赵王之身称帝,那其他诸侯能愿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想彻底解决西晋的混乱只有出来一个可以在实力上能震慑住各路诸侯的人,然后在慢慢使西晋的制度完善,磨掉那些诸侯们的野心。

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
广告id20-300x250
风云人物最新文章
精华推荐